浙江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
作者:新闻中心    |  时间:2012年10月15日  |  访问次数:

学科概况

“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省级重点学科是整合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两个学科力量,兼及我校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优势资源而组建的一个跨学科团队。本学科前身是浙江省A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该学科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扶植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应用语言学、方言学、汉语史等多个研究方向。2010年中国古代文学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拥有明清文学与文化、唐诗与宋词接受等研究方向。2010年学校成功改制为浙江外语学院,为贯彻学校特色发展战略,中文学科面临新的转型。浙江外国学院完成“将世界介绍给中国”重大使命的同时,还要开创“将中国介绍给世界”、“将浙江介绍给世界”新的历史使命。因此,以中为本,全球视野,促进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已势所必然。在此种情势下,以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两个学科为主体,吸纳学校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优势资源,逐步构成了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的跨学科格局。经过几代学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本学科在学术队伍、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研究方向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特色与优势

特色:(1)凸显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本体研究。本学科在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领域如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历史词汇学、文学经典与海外中国学、传统艺术与文化传播研究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研究成果,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展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强化跨学科、跨文化比较研究,促进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徐颂列教授有关语言逻辑、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周明强教授的语境、语言认知、汉语歧义的研究,高列过教授有关汉语言发展演变与佛教语言文化渊源关系的研究,龚钢教授有关艺术理论和宗教民俗关系的研究,樊宝英教授有关中西形式比较以及海外汉学家的研究,赵红娟教授有关中国文学经典海外传播的研究,等等,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化向域外传播的轨迹和方式以及探讨中国文化在域外文化语境中的存在状态,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优势:(1)学科成员思维活跃,学术研究能力强。学科有专职人员2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博士13人,硕士8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151人才工程2人,入选省青年教师资助计划5人。整个学术梯队结构合理,职称、学历层次高,学术积累深厚,研究视野开阔。学术带头人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2)学科学术成果突出,立项层次高,影响广泛。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20项,获国家、省部级优秀成果奖等8项,出版专著、教材等15余部。在《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文学评论》、《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转摘10余篇,产生较大反响。(3)学科现设应用语言学、汉语历史词汇学、文学经典与海外中国学研究、传统艺术与文化传播研究四个方向。学科布局合理,方向明确,优势明显。

发展前景

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外文化交流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汉语和中华文化正在全面走向世界。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沟通桥梁,不仅成为国家文化战略“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世界了解中国、走进中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由此可见,本学科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