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我校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以下简称淑明女大)正式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成功启动首个合作项目。5月16日,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2级学生竺婷婷、周甜甜、陈姿涵、旦增尼曲四位同学作为首批交流学生,赴淑明女子大学中文系开展为期八周的教学见习活动。冯铮老师担任带队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学生的教学管理与实践指导工作。接下来,让我们走进22级汉语国际教育班的陈姿涵同学的交流生活,聆听她的所见、所闻、所感。
初抵韩国:文化冲击中的温暖相遇
飞机降落在仁川机场的那一刻,我内心充满忐忑与期待。作为一个害怕别离的人,我深知两个月后必将面临不舍,却没想到这段旅程会成为我生命中如此珍贵的独家记忆。53天的韩国生活,每一天都像被阳光亲吻过的碎片,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学校附近的街道很快成为我们熟悉的地图,与我的好朋友甜甜的即兴散步成为日常。记得那些微风轻拂的傍晚,我们畅聊未来,分享梦想,这些瞬间如此炽热,必将长久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还有我们的小团队——带路大使婷婷、可爱的旦增,我们是最好的拍照搭档,也是彼此在异国他乡最坚实的依靠。每当翻看相册中一张张笑脸,我都能感受到那段时光的温度。

教学实践: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在韩国学生的中文课堂上,我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面对初级水平的韩国学生,我精心设计了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记得第一节课上,一个害羞的小女孩通过翻译软件问我能否共进午餐,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跨文化交流的纯粹美好。
我运用大学所学的“对比分析法”,重点讲解韩语与汉语的差异,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在讲解“春节习俗”时,我对比了中韩两国的新年传统,学生们惊讶地发现中国北方吃饺子的习俗与韩国年糕汤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妙。角色扮演环节中,学生们用稚嫩的中文模拟市场购物场景,他们的进步让我倍感欣慰。
在汉语语音课上,我创新性地使用韩语中相似的发音进行对比教学,效果显著;在汉字课上,我通过象形字演变故事帮助学生记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每次课后,我都会详细记录教学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观摩:向优秀教师学习的宝贵机会
实习初期,我有幸观摩了多位资深教师的教学。他们生动的语言表达、灵活的课堂掌控能力令我叹服。一位老师仅用几个简单问题和一幅图画就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这种教学智慧让我认识到,优秀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迪。
在观摩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教学方法单一。针对这些问题,我开始有意识地练习教学语言,收集教学游戏,并在备课时设计多种教学方案。渐渐地,我的课堂也开始有了欢声笑语。
文化沉浸:教育之外的成长
在韩国的日子,我不仅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文化学习者。釜山旅行时,当地奶奶的亲切夸赞、地铁上陌生阿姨的善意微笑、小组活动后学生坚持送我至地铁站的温暖关怀——这些点滴构成了我对韩国最美好的记忆。我学会了用更开放的心态接纳文化差异,也深刻理解了“教育无国界”的真谛。
后来,在学校的支持下我和朋友一起去体验了韩服,第一次穿韩服比想象中有趣。选了一套淡绿色的传统款式,店员帮忙穿戴时,我才知道原来要穿这么多层。
走在北村韩屋村的巷子里,韩服成了最好的通行证。当地阿姨看到我都会微笑点头,还有几位主动帮我调整头饰。最惊喜的是进景福宫可以免门票,穿着韩服拍照也特别有感觉。
虽然夏天穿有点热,但转圈时裙摆飞扬的样子真的很美。路上遇到其他穿韩服的外国游客,大家都会默契地相视一笑。这次体验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韩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在博物馆里看展品生动多了。
去不同地方体验不同的文化,韩服与中国传统服饰所带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次体验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韩服文化,并且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原来韩国人小时候春节都会穿上韩服,长大了之后就不会再穿了,而是在结婚的时候会穿上。
情感收获:跨越国界的师生情谊
离别总是来得太快。最后一堂课上,学生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表达感谢,那个曾用翻译器邀我共进午餐的女孩塞给我一封手写信。C组的同学们带我唱歌拍照,剧本排练结束后坚持送我到地铁站,一步步教我认路。这些温暖瞬间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心与心的联结。

反思与展望:成为更好的教育者
回顾这段经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深刻体会:
1.教育的人文关怀:优秀的教学应当超越语言本身,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和文化背景。我在韩国学到的不仅是教学技巧,更是如何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2. 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教师必须是文化的桥梁。通过比较中韩文化差异,我帮助学生在理解中学习,也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视野。
3. 教学相长的真谛:教育是双向的过程。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他们的反馈和反应也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
4. 专业自信的建立: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到能够独立设计实施教学方案,我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跨越,这种成长将支撑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远。
5. 终身学习的决心:教育领域不断发展,作为教师必须保持学习热情。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自身不足,也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结语
53天的韩国之旅,短暂却深刻。我带着满箱的教案和照片回国,更带着一颗被教育理想和文化温暖充盈的心。这段经历教会我,好的教育可以跨越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在师生之间建立真挚的连接。未来,我将继续秉持这份教育热忱,在汉语国际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更多人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
这次实习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履历,更重塑了我的教育观和人生观。那些在韩国阳光下闪耀的日子,那些教室里回荡的欢声笑语,那些异国他乡收获的温暖情谊,都将成为我教育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指引我成为一名更有温度、更具专业素养的国际汉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