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喜马拉雅的对话”新媒体与国际传播研习营圆满收官 浙外中文学院 2025年09月17日 21:55 浙江
作者:  |  时间:2025年09月17日  |  访问次数:

2025913—15日,跨越喜马拉雅的对话——新媒体与国际传播研习营杭州段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举行。来自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等高校的六名师生通过企业参访、乡村调研、学术研讨、文化体验等形式,完成了一次深度跨文化对话,共话数字时代国际传播新路径。

在第一天的开营仪式上,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严伟剑,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飞群致欢迎辞。严伟剑老师表示,喜马拉雅山峰虽高,但高不过一衣带水的深厚情谊。杨飞群老师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更是中尼友好的薪火传递者。在轻松愉快的自我介绍和自由交流中,两国师生表达了对杭州活动的热切期待。

(开营仪式合影)

(研习营在浙外校园合影)

杭州印象:数字与自然的交响

 第一天下午,学员们参访杭州国际传播中心,了解国传中心新质AI创新理念与成果。在座谈会上,中心负责人姜贤正总编致欢迎辞,鼓励年轻人勇于把握数字文明时代的传播变革。中心运营总监介绍了杭州如何应用AI驱动融媒体技术与跨领域合作模式,全方位塑造杭州良好的国际形象。尼泊尔师生赞赏杭州国传中心的创新精神,并结合自身的认知,对传统新闻传播观念进行了反思。双方还表达了加强深度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合作的意愿。

    (学员在观摩杭州融媒体应用展示)

(在杭州国际传播中心合影)

傍晚时分,尼泊尔师生漫步西子湖畔,欣赏烟雨朦胧的湖光山色。学员们不时驻足拍照留影,希望保留这份自然景观与现代都市和谐共生的画面。

余村印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次日,研习营走进“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学员们在游客中心观看沙盘展示,了解“大余村”发展格局。还参观了绿色建筑青年图书馆,在文化礼堂观看余村主题电影,并详细听取了“浙江践行‘两山’理念20周年主题展”的讲解。尼泊尔师生一行盛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转型、乡村振兴成就。在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尼泊尔师生还了解了本地为吸引青年返乡所提供的综合服务体系,及其中小企业落地成果。

(学员在余村游客中心沙盘前听讲解) 

(聆听两山理念诞生的余村故事)

下午,在安吉余村生态文明国际传播中心,负责人褚芝萍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了县域国际传播系统建设的总体情况,以及该中心如何服务国内外媒体、培养生态文明和未来乡村传媒人才的实例。大家讨论了新媒体传播如何助力绿色转型、文化传承等重要话题。

(在安吉余村生态文明国际传播中心研讨)

(参访团在两山理念纪念碑前合影)

当晚,在浙外举行了由郭可教授主讲的工作坊。郭可教授分享了中国国情与文化概况、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以及全国上下推进共同富裕的热潮。随后学员们与郭可教授展开了热烈研讨。

(工作坊现场)

“作为新媒体专业的学生,这次经历对你未来的学习有什么启发?你会考虑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你的作品中吗?”

  “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中,我能看到中国如何从一个新兴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学习上,我可以学到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DeepSeek和其他AI工具在新媒体、商业等领域的应用;在创作上,我也明确了会将这些理念融入作品,把访华所学切实运用到未来工作中”

“结合电影观赏和青来集的参访,你认为媒体和技术如何帮助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媒体是连接民众、技术的桥梁,通过媒体,我们能知晓未来的发展方向。借助媒体,我们能够在包括农村在内的各个领域推动可持续发展,因为媒体不仅展现当下,还为未来奠定基础,是为了明天而服务。”

(学员Prasun在接受采访)

(学员Manusha在接受采访)

(学员Iksha在接受采访)

科技印象:数字化改变未来

第三日,学员们参观了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展厅,学员们了解了公司发展历程,了解了其数字生态与全球化格局,以及互联网科技带来的巨大商机。在申昊科技,学员们参观了多场景工业设备安全检测的机器人技术。尼泊尔师生连连赞叹浙江企业精神,以及其高端制造的精准与务实。

(在阿里巴巴展厅前合影)

  (观摩申昊科技的机器人表演太极拳)

 

午后,浙外师生给尼泊尔师生赠送了小礼物,尼泊尔师生对主办方表达了感谢,在旗帜和明信片写下了他们的感想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