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们开展“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学习的其中一项重要品质就是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当我们在关注“小家”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大家”之国;当我们在建设“大国”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世界”之家。正是“家国情怀”这样一种深层次文化心理密码的开启,正是基于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这样一批浙外青年学子,受到青年习近平的深深感染,不畏艰难,意志坚定地响应国家号召,志愿报名奋战到异国他乡的工作岗位,志愿投身服务于国家需要的事业。在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学志愿者的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7届毕业生周嘉琦就是其中的一位。
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远赴非洲志愿服务
经国家汉办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层层选拔, 2017年11月中旬,周嘉琦终于踏上了赤道几内亚这片土地,结束了久久的等待与不安。因为,为了去当志愿者,她前后报过了两次名。头一次是16年末,没赶上末班车而无疾而终。这一次终于顺利上车,中间努力、等待,持续时间长达8个月。她说:“期间我也想过放弃,但不知怎的,我坚持下来了。或许任何目标理想的实现过程都是曲折的,就像青年习主席,入党申请书都递交了十次,相比之下,我这样的报两次名,等8个月,心里本不应该有坎吧。”
可能一些人想不通,为何周嘉琦要去这么远的一个非洲国家做汉语教学志愿者,而且这么执着呢?她说:“在我看来,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或许还谈不上有多么高层次的思想支撑。但我觉得,我们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不是要弘扬家国情怀吗?还有我们学院一直在跟我们倡导“家文化、最情怀、国际风”的校园文化精神,我想我们专业学习的是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推广与传播中国文化是这个专业学生重要的职责,是不是可以发挥所长,以实际行动去诠释家国情怀,更好地将“家、情怀、国际”有机结合起来呢?”
那么为什么要去非洲呢?周嘉琦也说,2016年在影院和朋友一起看《神奇动物在哪里》时,自己完全没有想过男主的前旅行地会是她现在工作生活的地方——赤道几内亚。“我家人也问过我,为什么要去非洲呢?即使要去国外做志愿者,也可以选择近一点的亚洲国家,或许安全系数也会相对高一些。我想,主要一是我对非洲了解相对较少,感觉比较神秘,而且又很远,具有“诗和远方”的感觉;二是汉语国际教学、思想文化交流,我觉得那里更需要我;三是既然国家需要招募赴非洲的志愿者,纵使条件艰苦,总得有人去。仔细想想,如果这次不来,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在非洲长时间生活,并与当地作如此近距离接触。”
“可能我只是把内心的一种冲动转化成了实际行动而已,不过站在选择未来的十字路口,这么多年的思想政治课特别是这次‘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也起到了一定引导作用,就像我们一届的还有两位同学毕业时也志愿报名了援藏项目,‘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了我们发自内心的声音。另外,学院里倡导的‘家文化’大学期间参加过的一系列志愿活动也算是一种自信的来源吧,同样是志愿活动,不过换一个背景环境,又有什么呢?或许用泰戈尔的诗说,就是Iforgot myself for a moment,and I came。”


远方初印象,有爱就有家
周嘉琦担任汉语教学志愿者的地方是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这是我校与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合作创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16年1月正式成立,旨在为中赤几人文、教育交流与合作打开新的天地。“赤道几内亚,可以说是大西洋上几内亚湾的一颗明珠。”周嘉琦说,“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打破一些人(包括以前的我)对非洲的一些刻板印象了。从大体上而言,这里充满生机和活力。虽然该国经济仍然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但却连年高速增长。它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特别是每课必到而且上课认真的兴趣班学生以及市中心的各类超级大卖场都打破着我以前的印象。所以,多位赴非汉语教育工作者在谈起非洲时都会说,“不到非洲怕非洲,一到非洲爱非洲,离开非洲想非洲”。
到服务地后,周嘉琦与其他志愿者合住在离校附近的小区租房里。在那里,他们平时上网信号不好,使用微信不便。对她的采访,也是通过QQ的形式一遍遍完成。他们还要自己买菜做饭。面对如何面对生活不便与度过业余生活的问题,周嘉琦却乐观地说:“我们小时候也没有网络,大家照样很开心呀。其实我们平时也很忙,上完课后就要备课,备课要花很长时间,而且还要辅助孔院活动及有关工作。有空的时候,正好可以静下心来看看喜爱的文学作品。缺少了网络,有时反而觉得充实了。自己动手做饭,也有种自己真正长大了独立了的感觉。真正静下心来去为了一个信念或目标做一件事,去生活,真的是一种不一样的充实感。”
交谈中,记者还聊到如果网络畅通的话,可以看看偶像剧,缓解一下异乡的孤独感。周嘉琦说,现在刚到这里来,确实有点想家,望着天边的月亮,想起祖国,想起故乡和亲人,想起几个月前尚未毕业的校园生活。“但人总要独立与改变。我虽在异乡,但我做的事情却是为着祖国,我的背后是理解、支持,包括我的父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们只有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身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价值。”周嘉琦说:“我也喜欢看偶像剧中缠绵悱恻、感人肺腑的爱情,但是心并不向往,因为感觉不太真实……现在站在异国他乡,虽没有爱情陪伴,我却感到了自我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前面也说了,面对上课认真的学生,面对静美的异国风情,我感觉我也会爱上非洲。去任何国家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别说自己多有才,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话,一切都是空话。”


潜心教学,在异域文化中对“家国情怀”的坚守
周嘉琦说,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学生非但不懒惰,反而很认真。但教学工作自然不会一帆风顺,其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语言。赤道几内亚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英语普及率低,因此她学了十多年的英语毫无用武之地。另外,学生的汉语水平还不到HSK一级,如不借助他们的母语为媒介,上课难度堪比登天。“作为西语小白,我只能在备课时准备好可能用到的西语,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但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语言虽是个难关,但语言教学本就不是易事,那么,和学生一同进步不也是件美事吗?”
我们创办的孔院,是赤几民众了解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扇窗口,是两国人民之间的语言之桥、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和连心之桥。当看到课堂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认真地跟着朗读“谢谢”“不客气”和“再见”等日常用语,反复练习着“我来自赤道几内亚”“我爱中国”等汉语表达,这也是周嘉琦最开心的时候。“通过这些汉语教学课,他们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切身感受中国文化,我相信必将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思想文化交流。”
事先我们还了解到,周嘉琦同学还曾获得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32式太极拳FC1组第一名。谈到这个,她高兴地说:“我们孔院目前正争取开设武术课,到时我也将发挥我的体育特长助力中华文化传播。”


文字:吴昕瑶
编辑:董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