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古汉语称谓词的交际功能研究”课题举办学术沙龙,课题负责人马丽老师主讲,李倩老师、杨金梅老师、陈海英老师与会。
马丽老师指出,虽然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语言形式本身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手段、组成什么样的话语,却是交际者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双方的个体因素来调控的。个体因素包括角色关系、交际动机、审美心理和道德观念等内容。因此,探讨社会文化背景和这些个体因素在称谓言语行为构建过程中的制约作用,以及称谓系统如何利用这些因素进行自我调节以完成有效交际,就成为中古汉语称谓词交际功能考察的重要任务。通过对中古汉语不同性质、不同语体的文献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当时的民族融合、佛教东传、婚姻制度等社会文化背景对称谓词的影响,研究交际主体的性别、身份、情感、动机等因素对称谓词的制约,概括称谓词在交际使用中所体现的语用动因和交际原则。
与会老师从各自专业角度,结合敦煌文献、魏晋时期诗歌作品和现代汉语中的性别语言,认为语言存在的意义决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它传递了人类的交际意图。称谓词的交际功能,是指交际主体在人际交往中因为语言内部要素(主要指词义)、个体因素(包括性别、身份、情感、动机等)、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而选择合适的称谓词来完成交际。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系统呈现动态性和层次性的根本动因,因此从交际功能这个角度来考察语言成分及其关系的变化是一个很重要也很便捷的方式。
此次学术沙龙对于考察称谓词选择的影响因素的交际原则、建立称谓词的语用变化模式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