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下午,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国文学域外传播与影响研究”创新团队举办了第五次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当代汉学与中国妇女”,由刘亚斌副教授主讲,陈芸博士主持。
围绕着美国杜克大学著名学者周蕾(Rey Chow)颇具影响力的几部著作,刘亚斌的报告首先介绍了她的主要学术观点及其在海内外所引起的广泛争议。刘亚斌指出,对于这位以运用后殖民主义和精神分析等理论手段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的学者,国内学界对其《写在家国以外》一书基本持批评态度,主要矛头指向其边缘化意识形态立场及学术姿态,而非其学术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周蕾关注的是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如何表现女性,而非历史与社会中实际的女性存在问题;关注的是“形象女性”如何被“表现”、“再现”。因此,在刘亚斌看来,周蕾的分析方法看似“断章取义”,注重从细节和片段进行理论阐发,易被批评为阐释过度、缺乏历史与社会关注的向度。刘亚斌以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阅读政治》一书中对电影《末代皇帝》的经典分析为例,细致解析其理论分析范式,指出其对“女性”一词使用存在泛化,但空间化方法的使用目的指向中西主体性的一致,她的研究中的长处与不足都跟其理论方法直接相关。
此次学术沙龙吸引了中文学院、艺术学院、国工管多位老师的参与,在精彩的报告之后,各位老师纷纷各抒己见。樊宝英教授认为刘亚斌副教授的报告深入而精当,对于周蕾等海外学者的研究是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方面。龚钢教授指出应注意中国文化中女性的生存状态与西方女性主义面临的局面之间的差异。赵红娟教授认为,应重视周蕾等海外研究者所使用的理论工具,它们对《醒世姻缘传》等中国古代小说的阐释可能起到积极作用。田义勇副教授认为不应将两性之间的差异简化为两性对立,并提出“性别误解”这一概念,指出应允许并宽容差异与误解的存在。张冰博士从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角度谈了周蕾的理论功底及其研究方式的启发性。马琦副教授则从女性画家的角度,就中国当代知名女性艺术家在访谈中最反感谈及“女性”身份这一现象,挑起了与会者的兴趣和争论。李倩副院长也从语言学视角对刘亚斌的报告进行了评点。陈芸博士认为,周蕾的研究背后涉及的整体理论背景,正是现代历史的重写书写问题,从history到herstory,正是被压抑的女性从边缘、弱势走向中心、强势的过程。所谓的“另类的现代性”正是从结构主义走向解构主义,从“线性历史观”走向文化多元论的过程。
本次沙龙实现了院系之间的打通,将学术活动从中文学院扩展到了其他兄弟学院,首次实现了跨学科对话的有益尝试。艺术学院、国工管的老师们纷纷表示,中文学院的文化沙龙打造了一个良好互动的交流平台,让老师们在切磋学问之余,还可以陶养性情、结交新知,真所谓“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作者 陈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