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域外传播与研究”创新团队举办第四次学术沙龙
作者:新闻中心    |  时间:2016年05月23日  |  访问次数:

2016年5月20日下午,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国文学域外传播与研究”创新团队举办了第四次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由陈海英教授主讲,赵红娟教授主持,主题为“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十多位教师参与沙龙研讨。

陈老师结合自己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为期一年的访学经历,向老师们详尽介绍了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对中国新文学作家作品的翻译介绍开始,到60年代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出版,再到以李欧梵、王德威等为代表的研究与批评,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经历了从传统汉学中独立而出的发生期、学科化时期和跨学科时期,并在各阶段呈现出鲜明的特色,陈老师将其中的两个关键词总结为“现代性”和“再解读”。由于文化背景、研究立场、研究方法和理论观念等的不同,中美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模式和研究结论往往有着较大的差异,二者形成了较为有趣的对照与互补。而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的现代文学研究格局,因此陈老师认为对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展开研究,从中汲取对深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理启示,进而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向纵深方向拓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陈老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老师的热烈讨论。赵红娟教授对主题发言进行了总结与点评,尤其表达了对于海外汉学打通各个学科的跨学科精神的欣赏。龚钢教授紧接着比较了海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区别,说明海外汉学对于前者的冲击并不如后者那么巨大。刘亚斌副教授结合自己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探讨了海外汉学家的研究特色。朱睿达老师在发言中特意提出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欧洲汉学研究与美国汉学研究的区别。陈芸老师则提到,华人介入欧美的汉学研究拓宽了国内学者的活动领域,但缩小了海外汉学与国内研究的视角差。

学院领导吴莉萍书记莅临指导了本次沙龙,吴书记指出,“中国文学域外传播与研究”创新团队对整个学院学术氛围的营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海外归来的学者将访学中的精华与大家分享,学院老师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