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仕忠应邀莅临我院,对省级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指导交流。中文学院院长马宏程、党委书记杨飞群、校人事处副处长胡小敏、省级一流学科负责人樊宝英、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赵红娟及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马宏程主持。

黄仕忠教授首先肯定了我院目前在学科建设发展、教师做“有组织的科研”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并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现有基础给予了赞赏,同时对学科建设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黄教授认为,做好学科规划,既要做好专家教授的科研规划,也要做好青年教师的科研引导。“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基础学科,大家做的是本体研究,在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中要‘沉得住气’,不为各类考核‘指标’所困,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底气。”
其次,黄仕忠教授还认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要做实、做细,可以分层分类邀请专家进行形式多样的指导,循序渐进地增进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科研信心,同时,院校要做好项目的凝练与培育工作,集全院之合力冲击高水平项目。

此外,黄教授引导大家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做学问的意义”两大课题。他指出,人生是一个过程,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在经历与体验的过程之中。作为学者,“做学问”应该是一种“内需”状态,把学问与人生合而为一,才是一个学者的理想状态。
最后,黄仕忠教授与团队成员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针对老师们的困惑进行了探讨,并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