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调研报告
5月16-17,中文学院代表在院长樊宝英的带领下,一行四人完成了对北京三所知名高校的调研。16日上午来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并与其国际传播学院领导进行座谈;下午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并与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领导座谈。17日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人文学院领导进行了座谈。
本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为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寻求路径,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寻求突破,从而把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打造成省内品牌专业。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就以下问题与三所高校进行了交流。
(1)本专业在各校的建设发展历史。
(2)各校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与课程教学特色。
(3)专业定位和学生发展。
(4)专业出口、毕业生就业取向。
(5)学生外语能力与小语种配备。
(6)学生社会实践。
(7)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相关情况。
通过以上议题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各校本专业办学历史不一,但专业建设都在努力寻求突破。各学校能够依据自身特点和不同资源优势在本专业的发展中站稳脚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认为本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该着重思考以下几方面问题:
(1)外语特色
在调查的各学校中,本专业外语特色都十分突出,这一方面是本专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拓展就业渠道的需要。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够达到英语专业八级的水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提出“双语双语”的发展方针,试图通过小语种辅修、订单式培养来实现学生外语能力的提升。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小语种人才培养上具有丰富的经验,总结为三种培养方式:其一为提供小语种课程,利用本校资源、同时开展联合培养;其二为招收小语种学生,每年有不同语种的保送生计划;其三为实习基地培养,如根据孔子学院要求提供适合学生,由孔院出资和提供小语种学习机会。
结合我校和我院实际,我们有必要在学生外语能力水平的提升方面狠下功夫,根据各校的学习经验,在学生培养方案中以不同方式和方法突显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最终能够使本专业毕业生与外语系专业毕业生同场竞争、同台竞技。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对小语种需求状况展开充分调查,为我院本专业小语种学习提供指导。因为就业市场上小语种学生需求在能力和数量上的特殊性,一般认为采取订单式培养更为合理。
(2)课程设置和建设
各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具有“复合型”特点,即对学生知识、能力提出多方面的要求。除外语课程外,各校课程设置方面也各具特点。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设置了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传播三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实现各专业共享,从而拓展了学生知识结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利用其在比较文学、海外汉语的研究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名家讲座,并以学分制形式体现,这种方式真正拓展了学生视野;在课程方面,提供心理学选修模块,注意学生教师素质培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作为国内最早设立该专业的老牌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思考深入、富有经验。如他们认为本专业“外语要精、中国文化要通、有汉语研究的能力基础”很难做到,出于对专业特点的考虑,希望该专业本硕连读,以利于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完善;思考传统对外汉语专业与新名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未来发展的差异等。他们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打通学院内部6个专业,提供了90门专业选修课;特别利用本校汉语言研究优势,为高年级班级提供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系统讲座,为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培养的重中之重,在于课程设置的合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把师资配备作为发展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引进专业优秀师资,并为现有教师发展提供合理渠道,打造精品课程,开设专业讲座。另一方面,我院在课程设置方面,逐步推出国学课程教学,阅读原典、体会原典,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以此为专业发展提供特色和亮点。
(3)实习基地建设和地缘优势
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实习是专业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实习能够明确学生发展方向,从而为学习提供动力,为就业打下基础。各学校在实习方面都做了很多投入。当然,依托北京的地缘优势,各方面机会能够满足三所高校的实习要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北京市汉语推广中心和有国际生的小学建立实习基地,从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充分利用当地志愿者项目,对外交流项目和本校留学生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校的发展状况和可利用资源仍然有限,因而在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投入方面应该再下功夫。综合考虑当前情况和一些专家的建议,我们认为可以向以下几个方向努力:第一,争取国家志愿者项目,当然僧多粥少,可以向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倾斜;第二,建设地方项目,浙江作为一个外贸出口大省,有许我来华贸易人员和海外华侨,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从事汉语推广工作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三,建立校际合作项目,杭州有着丰富的中国语言文化资源,可以吸引来华留学生参观学习,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发展与其他非本地高校的联系,建立短期、长期项目,吸引留学生来杭参观实践项目。这些项目可以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大量资源,从而也为学生实习提供大量实践机会,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前景。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能够发现,各校对本专业发展都持肯定态度,重要的仍然是如何利用和挖掘资源来办好、办精(招生人数不可太多)这一专业。我们应该在专业建设中找准专业定位,不是外语专业、中文专业、教育专业等几个方面的相加混和,从而导致哪个方面也不精,什么能力也不强,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业优势,看到外语专业缺乏专业方向意识,中文专业缺乏突出的外语能力等弊端,解决好学习方向的困惑,认识到新兴专业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一个有潜力的、值得投入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