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新闻中心    |  时间:2012年02月28日  |  访问次数:

中国古代文学是学校于2010年确立的校级重点学科。学科研究方向稳定明确,特点突出鲜明。学科现有三个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形式批评研究、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以及唐诗与宋词接受研究。樊宝英教授的《金圣叹形式批评研究》、《中国古代形式文论专题研究》,赵红娟教授的《明遗民董说研究》、《凌濛初考论》,张传峰教授的《论的唐诗史观》、《学术思想研究》,杨金梅博士的“词在宋代的接受研究”、“论词在宋代的传播形式”等成果均凸现了学科三大方向研究特色。

学科突出江南区域文化,服务社会职能明显。吴越江南之地,人文荟萃之邦。学科成员从家族世族视角入手,考察江南明清作家作品,构成了一道靓丽的区域景观。赵红娟教授的《晚明江南望族的文学编刊与传播研究》、《湖州董氏文学世家研究》、许菁频的《1978年—2008年:中国古代家族文学研究综述与展望》等成果和立项均为代表这一特点。

学科凸显跨文化比较研究。学科成员以异域文化观照中国古代文学,中西比较,异同互见,寻求对话的可能性。高列过教授以东汉魏晋翻译佛经文献为基础,探讨汉语言文字与佛教语言文化的渊源关系,樊宝英教授借助二十世纪西方新批评、结构主义等方法论进行中国古代形式批评研究、杨金梅博士借助于西方接受美学研究宋词接受均表现出这一特点。

本学科方向成员思维活跃,学术研究能力强。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2人。团队成员主要是中青年学术骨干,学历层次较高,学术积累深厚,研究视野开阔。整个团队是一支方向明确,思维开放,积极进取,学研能力扎实的研究群体。

本学科学术成果突出,影响广泛。近年来,本学科方向成员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或转摘,产生较大反响。出版《明遗民董说研究》等10余部专著。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省社联省教育厅项目9项。曾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优秀1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4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4项。本学科对明清江南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加强地域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在优化学科布局层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一级学科涵盖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八大二级学科。我院古代文学学科已形成三个相对稳定且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团队实力雄厚,学术成果影响广泛,已经具备校级重点学科的条件。其成功增设既可以为跨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诸如留学生教育以及文化贸易专业特色的凝聚提供有力支撑,又可以与目前我校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相互支撑,相互倚重,不但可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而且可以提升培养本科生和服务社会文化发展的能力。

在服务社会需求层面。进一步强化区域文化与跨文化研究,培养更多社会建设急需的复合型、涉外型、应用型人才,促进浙江省经济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把浙江省建设成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