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感悟的旅程——旦增尼曲的韩国汉语教学实习心得
作者:  |  时间:2025年09月29日  |  访问次数:

编者按:2025年我校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以下简称淑明女大)正式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成功启动首个合作项目。5月16日,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2级学生竺婷婷、周甜甜、陈姿涵、旦增尼曲四位同学作为首批交流学生,赴淑明女子大学中文系开展为期八周的教学见习活动。冯铮老师担任带队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学生的教学管理与实践指导工作。接下来,让我们走近22级汉语国际教育班旦增尼曲同学的交流生活,聆听她的所见、所闻、所感。

见习初期,因护照办理延迟,我未能如期抵达韩国,只能以场外形式参与。在此期间,我主动与已到岗的同学深度沟通,详细了解见习的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等内容,同时整理汉语教学相关资料,规划赴韩后的生活清单,并集中学习韩语日常会话,为后续见习做好充分准备。

抵达韩国后,见习核心内容为汉语教学实践。我协助指导教师开展中文授课,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韩国学生采取差异化辅导: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从拼音入手,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简单词汇的书写与发音;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重点进行发音纠正和对话练习,提升其表达的地道性。期间,我们还组织了小组中文交流活动,在学校咖啡厅营造轻松氛围,鼓励韩国同学积极参与,促进语言交流与文化分享。此外,我参与了多项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参观延世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高校,感受韩国高等教育特色;游览青瓦台、北村韩屋、明洞等景点,了解韩国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跟随韩国老师逛市井,体验当地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日常,丰富了跨文化认知。

这段在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的见习经历,是一次充满成长与感悟的旅程,让我在专业认知、教学能力、文化视野和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都收获颇丰。

在专业认知上,我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了更深刻、立体的理解。此前在课堂学习中,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而这次见习让我真切感受到这一专业的实际意义与价值。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我看到韩国学生对汉语的好奇与热爱,他们渴望通过语言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这让我意识到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理解的重要使命。每一次的教学互动,都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这一领域深耕的决心。此次实践让我在教学能力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学会了因材施教。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引导,我会将知识点分解得更细致,通过反复练习帮助他们巩固;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我则注重引导他们进行自主表达和思考,鼓励他们在对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活动的组织,也让我学会了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中,我观察学习了她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技巧,如如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应对学生的突发问题等,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文化视野的拓宽是此次见习的另一大收获。参观延世大学和梨花女子大学时,我感受到了韩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多元化。延世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广泛的国际交流项目,展现了其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梨花女子大学则凸显了女性教育的特色,校园中的每一处设计都体现着对女性成长的关注与支持。青瓦台的庄严、北村韩屋的古朴、明洞的时尚,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韩国文化的丰富内涵。跟着韩国老师逛市井的经历,更让我体会到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鲜活体现。巷子里的烤五花肉店、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都蕴含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智慧。这些文化体验让我明白,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只有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根系,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在人际交往方面,我收获了跨越国界的情谊。与韩国同学从陌生到熟悉,我们用中文、韩语甚至手势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校园生活、兴趣爱好和梦想追求。在教学中,他们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学习让我深受鼓舞;在生活中,他们的热情帮助让我感受到了异国他乡的温暖。与指导教师的相处也让我受益匪浅,她不仅在教学上给予我专业的指导,还在生活上关心我,让我更快地适应了在韩国的生活。这些情谊超越了语言和国籍的界限,成为我见习经历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