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化学院校友寻访2
作者:新闻中心    |  时间:2015年09月23日  |  访问次数:

校友简介:

黄锡云,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文联主席,绍兴市越州诗社社长,绍兴市陆游研究会副会长,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地方志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等。

采访录:

忆苦思甜 细数大学往事

1986年,黄锡云带着对文学的热情、对大学的憧憬踏入了浙江教育学院。然而学校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生活却在他的意料之外。当时学校还没有固定的校址,老师也多是一些兼职教师。物质贫瘠的生活并没有消磨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热情。黄锡云回忆起第一次上课的地点是在曙光路上,就在十五中学旁边,破旧的教室里大家挤在一起无不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正因为条件的艰苦,所以大家也更为认真,更加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

“苦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慢慢淡忘了。苦是磨练人的东西,使我们在艰苦生活当中拼搏。”黄锡云称当时的生活是苦中作乐,苦是物质生活上的苦,而乐则是追求精神生活上的乐趣,“读书就是最大的乐趣”。当沉浸在读书的世界里时,物质的艰苦、遭遇的困难都是可以被忘却的。在那样简陋的环境中,黄锡云尽可能地用书本充实自己,用文学积淀自己。追忆当年奋发苦读的情形,黄锡云说:“贫寒岁月里艰苦的学习、生活经历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虽然条件艰苦,黄锡云的大学生活却不单调乏味,除了文学的滋养,他还积极参加文艺活动,观看表演。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胜利剧院有幸观看了侯宝林老先生的最后一场演出。侯大师对艺术的专注和执着也给了黄锡云很大的震撼,多年来他也带着对文学的坚守前行。

专注文学 砥砺前行

从小就对文学抱有浓厚兴趣的黄锡云在大学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毕业后他主要将地方文史作为自己学术专攻方向。不仅主编了《绍兴丛书》介绍从 汉代到1949年绍兴的历史,还主编了《四库全书中绍兴人著录提要》、《品读绍兴》等。我们校友寻访队伍在黄主席的办公室看到有很多个书柜,每一个书柜里都塞满了他的专著。谈起学术研究,黄主席滔滔不绝的和我们聊起了他对于自己的学术领域的一些研究现状的认识和观点。谈到兴起处,他还非常热情地拿出基本自己的专著慷慨地赠送给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对历史尤其是地方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谈起自己的学术兴趣为何从文学转向地方史志,他说起了很小的时候看的第一本历史性质的书籍《方腊起义》,这本书对他的兴趣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然后更加具有戏剧性的是他在四十年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居然偶遇了这本书的作者。在参加工作以后,他从教育系统走出,开始在当地的文艺界和学术界发展,曾任职于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史志办主任,这更加提升了他在绍兴地方史的学术功底。在介绍他的专著时,我们发现里面有很多在绍兴地方史中拥有重要地位的著作都是由黄主席主编或者参与编纂,可以看出他对这个领域的贡献之大。

寄语母校

今年是浙江外国语学院建校六十周年,这也让我们的优秀校友黄锡云主席既开心兴奋又感慨时光飞逝。在她记忆中的母校还是那个虽然破旧但是倍感幸福的地方,是那个没有固定校址但是同学们却十分亲切的地方,是那个多是兼职教师但敬职敬业的地方。如今一晃近三十年过去了,学校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奔赴全国各地,他的内心也是百感交集。对于学校,他是充满了感激与祝福的,当我们提出希望他能在我们的留言板上写上自己的寄语时,他开始是婉言拒绝的,担心自己不够优秀。在劝说之后,他提出他会认真写下寄语,之后会寄给我们。在我们收到他的寄语时,看到的是他非常认真严肃写下的句子,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认真。在访谈之后,我们还与他合影留念,并告知校友大会的时候会诚邀他的出席,他也表示只要有时间一定参加,他也希望看看自己的母校的新面貌,也希望看到母校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采访:吴玉龙 黄超 赵凌翔 陈莹莹

整理:吴玉龙 胡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