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最美,“教”人奋进——2002届校友金小娟与浙江教育学院的青春印记
作者:  |  时间:2025年10月01日  |  访问次数:

编者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那些藏在教室幢畔的求知剪影、同路奋进的惺惺相惜、和母校彼此成就的片段,一直铭记于心。这些过往不仅是青春的印记,更汇聚成文脉赓续的光河,愿读者在文字间,感受到中文人独有的热忱与精神延续 。

今天,让我们走近2002年毕业于我院的校友金小娟,看看她与浙外的故事。


19989月来浙江教育学院报到那天,我是深感失落的。一进校门,文科楼有点老旧,再进去,运动场有点小,10分钟不到,就走到了学校的后门:理想中的大学有点。当时的我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面积不大的学校,会成为我往后岁月里不断回望、满怀眷恋的地方。

学校东边,有一个小园林,叫静苑。苑如其名,真的是一个很幽静的所在,可以在小池边、大石旁、紫藤花架下,看自己喜欢的书,朗诵其中的某个段落,或者和同伴畅谈心得,海阔天空,时有几声鸟啼,好不惬意。我想,每个从浙教院毕业的学子,记忆里都有静苑的各种美好剪影。

梅贻琦先生曾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四年大学时光的珍贵,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教育和暖心陪伴。从文学世界的璀璨到各种理论的谨严,从专业课的纵深到公共课的广博,从听课的学生到走上讲台的尝试……老师们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引领着我们,以满怀的真诚陪伴着我们。颜回曾用博我以闻,约我以礼来表达对孔夫子的感激,我想,这也可以用来表达我们对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老师们最诚挚的感激!

当然,美好的大学生活怎能少了最可爱的同学。我们可以就课堂某个问题做深入的探讨,认知的边界就延展了;会彼此协作完成某个任务,温馨和谐的气氛就此弥漫开来了;可以一起筹办某个活动,各种能力就得到锻炼了……大学生活的每一个情景里都有彼此,以致毕业后梦里经常还有大家在一起的各种细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学校因为发展需要,迁去了小和山,并改名浙江外国语学院,而文三路140号另作他用成为了省政府3号院。每每去到杭城,总要去老校区看看,哪怕就在门口稍作停留,就有幸福的归属感。于我而言,这就是最美的地方,激励我一路奋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也真诚地祝愿母校桃李芬芳,再谱华章!

 

作者简介

金小娟,浙江教育学院2002届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浙江省天台中学,2024年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