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岁月流转间,中文学院的校友们奔赴四方。那些散落在校园角落的青春故事、在教室里共同克服的难题,与母校共同成长的点滴,始终镌刻在他们记忆深处。这些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印记,更汇聚成文脉传承的星河。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中文人独有的情怀与精神赓续。
今天,让我们走进1998年毕业于我院的校友杨春林,看看他与浙外的故事。
30年前,一个心有不甘的傻小子,带着东家借西家讨拼拼凑凑而来的学费,走进了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浙江教育学院,成为学校首届中文系本科生。学校面积很小,宿舍、教室都略显简陋,对省会城市充满憧憬的年青人,滋生起惶恐、不满。而那时的他,她,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朴素的学校将以一种踏实、勤奋、真诚给予他们最好的精神滋养。

作者与妻子合影
今天,我在教学教育一线的奋斗已经到了第26个年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让我走向成就的起点,就是母校。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就是我的母校、我的恩师对我如山似海的恩情。
我家境很不好,个子相当矮,才华好像没什么,还带着一口乡音,开口说话时都要被人笑,总感到格外自卑。加之高考估分自己感觉还可以,为了能早点挣大钱,让我的母亲享清福,填了金融、法律等热门专业,结果却被调剂到了师范专业,内心是相当地不情不愿,愈发沉默寡言。课堂上的讨论,我不敢发言,学校里的活动,我不敢参加。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我,按道理就应该是默默地度过四年,然后混个毕业走人。
现在想来,我应该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先是母亲拼尽全力地供我读书,让我有机会上大学。接下来,是一所大学,用她的宽容、认真、细致、勤勉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更有一位老师,用他的细心和真诚,让我的四年大学生活充满温暖和阳光。
学校不大,但五脏俱全,且校风严谨,老师们都很敬业。当时的班主任老师,简直比中学的班主任还要认真负责。我的班主任张孔义老师,家就在学校里,办公室就在教室旁边,天天都和我们在一起。很快,心细如发的他很快就注意到了我与众不同的沉默,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后,主动为我争取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包《小学生世界报》,6小时可以挣到40元。钱虽不多,但对每月只能靠师范生的补贴生活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上天赐予我的恩惠。
钱来之不易,我舍不得花,除了吃饭,我基本上没有什么开支。张老师注意到我老是穿那么几件衣服,就在周末带我去杭州丝绸市场,为我买了几件衣服,还给了我一些零钱,让我该花的钱要花,该买的东西要买。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依然要落泪。这份现在看来毫不起眼的帮助,对当时的我来说,无疑是甘霖,冲走我之前所品尝到的辛酸、苦涩,带来温暖与甜蜜,让我的世界充满了阳光。
之后,张老师还为我介绍了一份做家教的工作,我为我能挺起胸膛、以一位老师的形象给孩子带去知识和能力而感到自豪,而这份自豪、自信、自强,就是张老师给予我的。
大学英语四级,估计是那时候很多人的恶梦,当然也是我的。来自农村中学,英语底子薄,口语又带着乡音,单词倒是认识一些,合成一篇就不大理解了,更不用说听、说、读、写了。第一次考,没过,第二次考,依然没过。难道这四级证书就要成为我毕业的拦路虎?
一直关心我的张老师找到了我,没批评我什么,只是给了我一把一间旧办公室的钥匙和一本旧的朗文字典,让我自己大胆地去读、背。后来,张老师又送来英文版《人民日报》,让我自己边查字典边读。
正是老师对我的坚持,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一次又一次参加考试,我都记不清我到底考了几次了,终于我以76分的分数拿到了四级证书。
这样的坚持不断扩大,我学会了坚持自我学习,学会了坚持乐观,学会了坚持积极上进。课堂讨论,我不退缩,班级活动,我热忱奉献,学校活动,我也能鼓足勇气展现自己的干劲。不知不觉,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欣赏,并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最终,站在庄严的党旗下握拳宣誓,成为了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母校给予我的这一机会,在我的人生轨道中有着划时代意义,我感谢母校和老师们的肯定,也更坚定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还有蒋成瑀老师的博闻与深刻,顾道弟老师的热忱与激情,张涤云老师的儒雅与严谨,孔小炯老师的风趣活泼,鲍维娜老师的新颖大气,等等等等,一位位,都如此个性迥异却又如此相似,一样的单纯热忱,一样的认真负责,一样的对我们抱着无比的期望。
带着行囊走出校门时,我回首再看校门旁的那棵高大的香樟树,还有第一幢楼上挂着的“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我知道我将带着学校的踏实、勤奋、真诚,带着老师满满的爱心与责任感,开始我的事业追求。

作者(右一)向母校“校友文库”捐赠个人著作
中文学院党委书记杨飞群(左一)接受赠书
花开花落,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精神鼓励,三十年的理想坚持,三十年的光阴沉淀,让我从一个跌跌撞撞向前冲的毛头小伙子慢慢成为一个有着自己的收获和成长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这份成长的起点,就是母校;这份成长的力量来源,就是母校!
我将永远铭记1994—1998,永远铭记这一所学校、这一份师恩。
作者简介
杨春林,我校1998届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校友,杭州长河高级中学教师,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最美教师、杭州市育人先进个人、全国百佳班主任、全国班集体建设先进个人,《班主任》和《新班主任》封面人物,《新班主任》杂志专栏作者。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杭州市先进班集体”“杭州市优秀团支部”。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国培、省培师资培训专家。“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江省2015年度教育新闻人物。开通“杨春林的班”微信公众号,著有《变出品牌班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