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关于公示入围院训并征求意见的通知
作者:新闻中心    |  时间:2017年04月25日  |  访问次数:

自我院《关于征集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训的通知》发布以后,院训征集工作得到全院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共收到应征作品13件。

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现将师生入围作品进行公示,进一步征求广大师生意见,同时将听取校内外专家意见后最后研究确定。如有修改意见,或对该作品有异议的,或发现作品有抄袭、造假等涉及侵犯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行为,可来电向学院办公室反映情况。

征求意见期:2017年4月26日—5月1日。

联系电话:0571-88213072

附件:入围院训及释义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2017年4月26日

作品1:博观约取 言文行远

博观约取:意思是广泛地阅览,扼要地选取。出自于宋•苏轼《稼说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题隆道人僧宝传》:“古之学者非有大过人者,惟能博观约取,知宗而用妙耳。”“知宗”即知其根本、概要、主旨。

言文行远: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 《扬子•法言》“玉不雕,玙璠不作器;言不文,典谟不作经。”北周•庚信《燕射歌辞•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也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刘永济:《十四朝文学要略》对”文”进行解说:

一曰经纬天地,如《尚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马融注曰:“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之谓思。”又《舜典》:“浚哲文明。”孔颖达《正义》说:“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二曰国之礼法,《礼记•大传》:“考文章”。郑玄注曰:“文章,礼法也。”孔颖达《正义》曰:“文章,国之礼法也。”又《国语•周语》:“有不享则修文。”韦昭注曰:“文,法典也。”三曰古之遗文,《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马融注曰:“文者,古之遗文。”邢昺疏曰:“古之遗文者,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也。”又《雍也》:“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邢昺疏曰:“言君子若博学于先王之遗文,复以礼以自检约,”四曰文德,《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孔安国注曰:“有以文德合。”《国语•周语》:“夫敬,文之恭也。”韦昭注曰:“文德之总名也。”五曰华饰,《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黄侃疏曰:“文者,华也。”《荀子•礼论》:“贵本之谓文。”杨倞注曰:“文谓修饰。”《庄子•缮性》:“文灭质,博溺心。”郭相注曰:“文博者,心质之饰也。”六曰书名、文辞,《礼记•中庸》:“不考文。”郑玄注曰:“文,书名也。”孔颖达《正义》曰:“不得考成文章书籍之名也。”《国语•晋语》:“吾不如衰之文也。”韦昭注曰:“文,文辞也,书名也。”又《楚语》:“则文咏物以行之。”韦昭注曰:“文,文辞也。”《荀子•非相》:“文而致实。”杨倞注曰:“文谓辩说之辞也。”

无论做学问还是写文章,其根本就是广泛地阅览,扼要选取加以传承创新。如果再讲究文德、文采、文辞的话,其思想和学问可与之相得益彰,比翼而飞,传播更加久远。

作品2:博雅会通 唯简惟明

1.考虑到校训和文理科的一致性。博雅教育乃非常好的教育理念。博雅方能会通。

2.出典:徐光启说:①易生于简,简生于明,综其妙,在明而已。②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作品3:厚德载物 博学笃行

厚德载物: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意思: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博学: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原文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用“博学”二字,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原文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学有所得,然后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用“笃行”二字,意在倡导师生员工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学以致用。